新闻中心
»
热点资讯
未名湖畔鸟飞何疾——在汤一介先生最后的日子里
时东陆:为什么法国人比美国人苗条?
袁刚:仇和“新政”败落的教训
王岳川:世纪末诗人之死的文化症候分析
王小鲁:我国收入分配现状、趋势及改革思考
程广云:星辰
秦晖:福利的“高低”“正负”与中国的转型
刘山鹰: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
邵玮楠:动荡之源:新疆三区革命的国际背景
雷颐:天津教案与清政府的危机处理
成伯清:乌托邦现实主义:何以可能与可取?
支振锋:鬼话、童话、神话与真话——社会科学研究中的“西话”
吕炜 靳继东:中国预算改革论纲
裴宜理、苗伟山:新媒体与网络群体性事件
杨毅:频繁军演折射出的美国战略焦虑
张蕴岭: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选择
厉以宁:简政放权与培育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
秋石: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
胡佛:国家统一是必要之善
刘清平:怎样界定善恶概念?
韩水法:转向抑或调整——民族-国家的当代抉择
左凤荣 赵柯:2015年国际形势回顾与2016年展望
陈子明:独立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
陈仪:强化人大预算审议权的路径选择
戴秉国:南海仲裁结果不过是一张废纸
孙嘉琪:在政治世界中坚持责任判断——纪念汉娜·阿伦特诞辰110周年
熊玠:从中西文明差异透视西方救赎观
新华社:蓬佩奥涉华演讲的满嘴谎言与事实真相
温家宝:20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
时东陆:别了,迈克
陈伟:市民社会的理念——再论王绍光的“人民社会”构想
胡德平: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
李月军 崔鹏:审思、去魅与重构:中国学术界的民主理论
甘阳:现代中国必须从对西方的迷信中解放出来
孔元:意识形态与帝国政治:战后美国保守主义的演变与危机
郑永流:实践法律观要义:以转型中的中国为出发点
纪明葵:新格局兴起与我国的战略定力
戚建刚:论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治理模式———从压制型到回应型的转变
巴曙松:金融监管框架应顺应市场演变
韩俊:农民工市民化与公共服务制度创新
张维迎: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既得利益者,是理念
萧功秦:我反对虚骄的民族主义
黄宗智:探寻没有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,兼及振兴中国农村问题
黄玉顺:论“大陆新儒家”
曹锦清 刘炳辉:郡县国家: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
贾康:关于我国若干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考
厉以宁:难忘的大学生时期
肖唐镖 孔卫拿: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后果
陈征:国家征税的宪法界限——以公民私有财产权为视角
李稻葵: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已经来到
郑永流:实践法律观要义:以转型中的中国为出发点
韩松:论政府公权力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侵害及其治理
高全喜:高华——现代中国的苏格拉底
刘松山:当代中国处理立法与改革关系的策略
汪洋: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
王敏:权力变迁冲击下的东亚安全新态势
陈潭:网络时代的政治意象
安惠侯: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
魏宏: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思路
周剑铭 柳渝:机器与“学习”——寻找人工智能的幽灵
郭晶:“科层制”司法与法律职业的异化
陶庆:公民利益表达与聚合机制的转型与整合——从国家“政治安排”到公民结社“政治嵌入”的路径
徐景安:深圳,你还有理想主义的激情吗?
张文显:全面推进法制改革,加快法治中国建设
曹龙虎:走向权力祭台:帝制中国的告密政治与文化传统
石小敏:全球化与模式转型
王进文:中主抑或圣人——以人格与位格为中心维度的韩非君主理论
刘崇文:胡耀邦最后的日子
许纪霖:走向国家祭台之路
时东陆:论一流大学
阿克曼:新分权理论与民主合法性
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
黄玉顺:儒家的情感观念
马宇民:均又新,弦诵一堂春——关于北大校长换届与许智宏、周其凤的琐议
程雪阳:国家所有权概念史的考察与反思
辛向阳: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分析
丁学良:中国对日并非“黑船来航”
彼得·哈里森:世俗化,源于科学与宗教的合意互动
黄宗智:探寻没有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,兼及振兴中国农村问题
包心鉴:政治体制改革: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必由之路
任剑涛:宪政转轨中法政学人的使命
贾康:如何看待“中国模式”问题
于建嵘: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——再论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
习近平: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、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
蒋惠岭:司法民主的十大补强机制
朱光磊: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的若干思维方式问题析论
张昱 杨彩云:泛污名化:风险社会信任危机的一种表征
郭世佑: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与近代民权政治的艰难
秦晖:21世纪的全球化困境:原因与出路
陈平原: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
常修泽:以市场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
丁东红 :卢曼和他的“社会系统理论”
田耕:为什么写作社会学理论史
韩东屏:私有制的起源与意义
陈谷嘉: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
唐皇凤:构建法治秩序: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
周明生: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
人民日报: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
姚洋:中国经济成就的根源与前景
樊凡 刘娟:“差序格局”抑或“关系情理化”: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反思
刘小枫:美国“遏制中国”论的地缘政治学探源
袁伟时:承先启后的火炬——致胡适之先生
孙立平:社会失序是当下的严峻挑战
谢毅:从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
俞可平:官本主义引论——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
林毅夫: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
陈行之:马基雅维里:把政治与道德分开
刘清平:理性的悖论:工具神化为目的
高一飞:论新闻自由国际化及其应对
沈寿文:重新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性质——从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文本角度的分析
于建嵘:当纪委成为了股东,我们还可以信赖什么?
战略与管理杂志社诚征暑期实习生
杜光:难忘的仁斋11号
于建嵘: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和出路——共治威权与法治威权
纪硕鸣:佛光文化营造中华软实力
刘伟:新历史起点上的经济发展与深化经济改革
徐贲:指点改革迷津的智者:列奥·施特劳斯的《论暴政》
程永林:海丝谋划、战略风险评估与监管监控
顾功耘: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
习近平: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(全文)
陈行之:中国人生存中的政治侵袭
董德刚: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
苏力:何为制度?因何发生?
梅新育:涉疆宣传的最根本错误是什么?
张曙光:思想控制还是学术自由――反精神污染中经济理论界的两大事件(上)
徐湘林: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—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向及其政策选择
何哲: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管理?
林来梵:国体宪法学
郭于华:克服社会恐惧症
林毅夫:新结构经济学
郑永年:21世纪的政治秩序危机
曹林:顺微博者得和谐,逆微博者失公信
王利明: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?
张文显:法治的文化内涵——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
袁绪程:抑制通货膨胀 防范金融风险
何怀宏:国家要像个国家的样子——重温梁启超的宪政思想
苏力:如何避免“思想裸奔”?
韩钢:有关粉碎“四人帮”的史实和疑点
陈国权 毛益民: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
刘练军:中国劳教制度五十七年
解辛平:砥柱人间是此峰——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
郑剑:发展两岸关系的八点建议
于建嵘: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
李炜光:梁启超:中国公共财政的启蒙师与先行者
王利明:民法的人文关怀
庞金友:大变局时代保守主义向何处去:特朗普主义与美国保守政治的未来
周平:国家治理须有政治地理空间思维
林毅夫 张维迎:产业政策大辩论
朱维铮:何谓“人文精神”
马怀德:设立“法治GDP” 推动行政法治
俞可平:敬畏民意 发自内心更要付诸行动
徐贲:普世主义的价值和世界公民的人格: 二战后的雅斯贝尔斯
王绍光:美国政党政治的祛魅
郑永年:经济改革与中国清廉政府建设
陈志武:不能谈政治但又离不开政治的生活
许耀桐:克服官僚化是个严峻问题
罗道:教育官员对国学经典要有敬畏之心
郭宇宽:另类屈原
于建嵘: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和基本路径
许耀桐:党的群众路线是民主路线
王宁:利益时代的规则及权威
柯华庆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是普世准则吗?
杨凌 赵晓峰:“被束缚的村庄”:单向度的国家基础权力发展困境
张旭东:“启蒙”的精神现象学——王安忆《启蒙时代》里的虚无与实在
黄宗智:改革中的国家体制: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*
何勤华: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
刘江永: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的图谋与法律制约
唐任伍:李克强总理的经济理念和改革思想述要
王缉思:中美关系进入“新常态”
赵法生:孔子与奥运
风物长宜放眼量——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
马岭:探寻修宪的轨迹
赵燕菁:海洋城:超越传统的规划视角
林修果 谢秋运:“城归”精英与村庄政治
周大伟:“Your honor,”尊贵的法官大人
杨光斌: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指标
曹鎏:美国问责制的基本构成
许纪霖:从80年代寻找青春精神
吴敬琏:政府的归政府,市场的归市场
于建嵘:花钱买不来稳定
徐友渔:“两个文革”说:权力斗争还是社会冲突?
史景迁:十七世纪的跨文化之梦
潘祥辉: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——兼驳苏联解体的“舆论失控说”
张耀铭:重建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和权威性
阮炜:用新思维来迎接“中国秩序”
许耀桐:我国“现代化”内涵是步步丰富的
孟晓苏:如何走出低迷与乱局?
程广云:回忆一九七六
周刚志:地方“土地财政”之合宪性控制
胡戟: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
邓安庆:守护学术的纯洁——读杨祖陶先生“学术人生回忆录”有感
许耀桐:组阁制辨析
傅莹: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
杨晓青: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
狄马:苦难的妙用
崔卫平:思想解放首先要解放思想者
崔卫平:作为“异端”的自然
蔡双全:重评孙中山、黄兴组建中华革命党之分歧
于建嵘 李人庆: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践与政策建议
吴敬琏:政府的归政府,市场的归市场
任剑涛:工业、市场与现代国家
罗威廉:近代中国之公共领域
董石桃:社会转型陷阱规避的政府责任:一个战略性分析框架
陶东风:检讨书与中国式见证文学
胡伟: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应有顶层设计
罗梁波:学术之伤,文章之痛,期刊之痒
王海东:意义即美:美学艺术的生活回归与超越
葛天任: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症状
许纪霖:“土豪”与“游士”——清末民初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士大夫精英
辛逸:平均主义的挽歌——论大公社[1]的分配制度
丁东红 :卢曼和他的“社会系统理论”
张志成:终结还是强化?——评冯象:“知识产权的终结”
诺贝托·博比奥:民主的未来
周黎安:经济学的制度范式与中国经验
习近平:关键在于落实
林跃勤:论新兴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
秦晖:那些最早认识西方的小人物
王耀忠:现代风险社会中危害性原则的角色定位
弗朗西斯·福山:何谓“治理”?如何研究?
徐贲:当今中国的性政治和思想解放
田飞龙: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
赵秉志 彭新林:我国当前惩治高官腐败犯罪的法理思考
樊纲:对当前宏观调控中九种观点的看法
温家宝: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
孙向晨:民族国家、文明国家与天下意识
施雪华:习式改革战略的六大突破
马岭:结社自由与社团权
王小鲁:宏观政策不能再走“双宽松”老路
长策智库医改课题组:为公立医院药价虚高把脉
胡锦涛: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吕正惠:中国社会主义的危机?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?
张静:“上访村”为什么改变了?
莫翔:论中国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
约翰·罗伯茨: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14年度报告
华炳啸: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路与顶层设计
林毅夫: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北大建校120年:反思与前瞻
马岭:《宪法权力解读》书讯&后记
理查德·哈斯:新冠大流行将加速历史进程而不是重塑历史——并非每次危机都是一个转折点
康晓光:大转轨——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转轨理论及中华民族复兴战略
王湘穗:币缘和中国的币缘战略
黄玉顺:儒学与生活
巴曙松:人口老龄化的潜在风险——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
杨龙:腐败文化的形成及其后果
李和中:差额选举与两种民主政制模式的融合
阎小骏:复杂环境之下,中国何以稳定?
陈平:中国模式的争议与中国道路的探索
赵俊臣:老百姓为什么不支持抵制家乐福?
曹思源:印度:落后国家走向宪政的表率
秋风:广东模式与重庆模式的政治意涵
习近平: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周大伟:中医民事侵权:一个被法律遗漏的角落
王绍光:超越“选主”
许耀桐:克服官僚化是个严峻问题
秋石: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
秦晖:写在“代理人专业化”之前
节大磊:他们为什么骂美国——福山、威尔逊与美国宪法
张静: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
李忠杰:谈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
萧功秦:远离虚骄的民族主义
吴敬琏:“摸着石头过河”是一种误解
李强 胡宝荣:当代中国网络思想动态及其反思
庄振华:从笛卡尔到尼采——近代世界观的特质与前瞻
郑佳明:中国应进入宽容的时代
许耀桐:组阁制辨析
庞朴:中庸:古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
程广云:回忆一九七六
刘清平:“Rights”如何源于“Right”?
王海稳:当代中国民主技术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
杨龙:从政治经济学到新政治经济学(之二)——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的演变
许崇德: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
冯克利:传统与权利——《独立宣言》再解读
王长乐:对一种权宜性现代大学制度理论的分析
熊光清:迅速发展的海外“中共学”
沈卫荣:西藏、藏传佛教的真实与传说
吴立波:重建后冷战时代的历史观——兼谈中国发展的乐观前景
郭世佑:师者的价值与尊严
陈云良:行政法院是个好笼子
阿米塔夫·阿查亚: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
乐黛云: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化的几点思考
张龑:人民的成长和摄政的规范化——辛亥革命以来的人民意志建构及其先锋队
刘骥 德新健 熊彩:“一胎化”的政治学:理念、利益、制度
任进:公民政治参与的宪法解析
唐世平 王琳:从“倡导繁体字”看中国“精英”们的“复古主义”和“精英主义”
黄宗智: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:现实与理论
刘松山:健全宪法监督制度之若干设想
习近平: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
钱乘旦: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性的未来
任剑涛:祛魅、复魅与社会秩序的重建
韩东屏:德性伦理学可以休矣
黄小虎:怀念杜老
常修泽演讲预告:东北再振兴战略思路
马戎:中国社会的另一类“二元结构”
温家宝交出“政绩单”
常修泽:以改革开放新举措促进东北全面振兴
何与怀:上善若水: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
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为何退出合作
习近平: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
张信刚:我看大中东——历史演变、今日处境、未来展望
王奇生:中共早期是如何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?
王建: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首场世界性战争——第三次欧战猜想